八公山区妇联:多方联动多措并举 巧解婚姻家庭矛盾
家庭稳则社会稳,家庭安则社会安,和谐婚姻家庭关系是平安建设的基础。八公山区妇联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凝聚巾帼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以“家庭”为切入点,全力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以家庭“小和谐”筑牢社会“大平安”。
巧用调解方式,情理法并重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2024年5月,家住淮南八公山的张某在一次外出喝酒归家后与妻子王某因琐事发生激烈冲突,张某动手殴打了王某。事情发生后,张某选择断绝与王某的联系,不接电话,态度冷漠,于是王某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并向当地妇联求助,表达了自己离婚的意愿。
八公山区妇联得知情况后,立即联合八公山区山王镇妇联、山王镇“老娘舅”调解团全面了解王某家的真实情况。“张某对待女儿如何?张某与王某的夫妻关系怎么样?……”带着这些疑问,区、镇妇联调解员和“老娘舅”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发现尽管存在矛盾冲突,但双方当事人仍保留着对彼此的深厚情感:该夫妻结婚近十年,婚后育有一个8岁的女儿,一家三口过得平淡幸福。近日,两人因频繁的家庭琐事争吵不断,加之男方父母的过度介入,家庭矛盾日益激化,夫妻关系急剧恶化。根据上述情况,调解员初步判断王某离婚的想法多是受情绪影响,又通过“背对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确认了两人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只是近日因为一些琐事导致争执才提出离婚。调解员经过多次沟通,挖掘夫妻之间的共同点和价值观,强调彼此的目标是一致的,鼓励他们为家庭和谐共同努力。此外,鼓励双方加强沟通、向对方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双方最终握手言和,承诺在今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中改正自己的问题。至此,家庭矛盾成功化解。通过后期的回访与电话、微信交谈情况,表明此次调解确实取得了好的成效。
巧借各方平台,凝聚合力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八公山区妇联立足实际,依托“心声驿站”“婚姻调解室”,将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家庭的“小平安”促进社会的“大稳定”。“心声驿站”心理咨询室聘请专家,采用“妇干+心理咨询师+巾帼志愿者”多方联动的方式对辖区内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服务,真正为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办好事实事,维护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该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在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民政厅在淮南电视台举办的“淮南市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大赛三等奖,其中由心理咨询服务专家钱桂月、吴蓉主持调解的“亲子关系纠纷调解案”获评2023年淮南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调解案例。该案例围绕亲子关系中常见的学习问题展开,居民赵某与正读高三的儿子产生矛盾。赵某认为孩子学习不够努力,孩子面对母亲的高要求心理压力大,母子矛盾不断累积并最终爆发。“母子能有多大矛盾啊。来来来,母亲先去休息会,儿子到我办公室来,咱俩先唠唠……”“心声驿站”咨询师钱桂月先将母子俩分开,再分别劝导。围绕“案情了解、寻找纠纷化解的突破口、开展调解工作和后续跟踪”4个环节,耐心倾听、理性分析,最终找到中间值,引导双方良性沟通,将心比心,达成和解。“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咨询师吴蓉说到,有一位居民因工作繁忙疏于教育孩子,孩子脾气暴躁、不服管教,家长苦恼万分。她与孩子进行了两次会谈,通过谈话、色彩性格分析,快速了解孩子性格特点,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在其不抵触的情况下给予建议和方法,孩子最终欣然接受,成功达成调解。
八公山区妇联充分发挥妇联“娘家人”作用,依托“心声驿站”“婚姻调解室”,采取“情、理、法”链式闭环方式和“妇干+心理咨询师+巾帼志愿者”多方联动方式,深入剖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从情、理、法多角度分析,有效破解了婚姻家庭处置难题,其中“巧妙调和夫妻矛盾 架起家庭幸福彩虹桥”荣获淮南市妇联第二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秀调解案例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