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系统入口
- 用户名:
- 密码:
2021年以来,淮南市妇联积极贯彻落实省妇联关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妇女群众、联系家庭的组织优势和公检法司等部门司法优势,通过全力打造六大平台、创新“863工作模式”、找准突破口打造特色品牌,以促进家庭平安、社会和谐为主线,构建妇女娘家人维权新模式,延伸服务触角,进一步推动婚姻家庭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一、资源整合 全力打造六大平台
为扎实推进全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整合已有公共排查资源和化解服务阵地,有效利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平台、社区(驻村)民警平台、乡镇综治中心平台、婚姻家庭辅导室平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平台、村(社区)人民调解平台等六大平台,互联互通,协作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各县(区)妇联通过与本地法院联合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通过开展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效对接,一年来共梳理出婚姻家庭案件1732件,诉前化解1043件,化解率为60%。联合社区(驻村)民警、包村民警下村开展走访活动,以贯彻实施《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等为重点,大力宣传涉及民事纠纷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开展《民法典》文艺节目展演,全市各级妇联共开展民法典社区文艺演出149场,受众妇女4万余人。全市包村民警、社区民警共发放反家暴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举办妇女权益知识讲座17次,从源头遏止家庭暴力,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联合乡镇综治中心,利用综治中心网格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多部门联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公检法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社区一站化解”模式,全年化解婚姻家庭矛盾385件。联合民政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10处,为376名咨询对象提供婚姻辅导、婚姻问题咨询等服务。全市设立婚姻家庭人民调解委员会8个,为婚姻当事人开展法律和心理咨询500余人,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10余件。联合各村(社区)调委会走访存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特殊家庭,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密切协作,信息共享,排查婚姻家庭纠纷的苗头和线索,及时了解掌握发展趋势,共排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线索881件,调解成功873件。
二、结合实际 创新“863”工作模式
全市各级妇联紧抓排查化解两个要点,因地制宜,聚焦婚姻家庭平安和谐,从苗头上发现问题,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确定了符合实际的“863”工作模式。“8”即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员、妇女维权法治宣传志愿者、维护妇女权益志愿律师、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志愿者、“爱心妈妈”志愿服务者、家庭教育志愿者、巾帼扶贫济困志愿者、巾帼宣讲志愿者等八支志愿服务队伍。“6”即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利用有关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和活动资源,打造平安家庭示范社区、妇女议事会示范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无诉讼社区、留守妇女儿童关爱之家、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等六大平台。“3”即构建婚姻家庭矛盾排查化解市、县(区)、乡镇三级考核体系。
三、找准突破口 倾心打造特色品牌
淮南市妇联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多元化化解,务实化举措,全力打造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妇联品牌,努力为加快推进我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平安淮南、法治淮南作出贡献。
建立“妇联执委网格员”工作机制。市妇联以八公山区新庄街道团结社区为试点,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婚姻家庭纠纷等信息排查化解衔接机制,把婚姻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等信息的排查纳入网格员排查化解系统,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社情、民情的优势,做好婚姻家庭纠纷排查上报等工作。定期开展妇联执委进网格服务工作,与专职网格员共同赴辖区内小区、楼栋、家庭开展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建立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专员制度。由市妇联为八公山区配备了一名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团结社区挂牌成立了八公山区“心声驿站”心理咨询室,目前咨询室聘请了钱桂月等13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为全区需要心理咨询的妇女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有效缓解了婚姻家庭矛盾。
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潘集区高皇镇建立了“孔大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工作室得到了潘集区高皇镇妇联、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国土所、团委、民政办等各家单位支持。“孔大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受到辖区群众居民的信赖,共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1件。谢家集区妇联联合区法院建立“宋成凤法官工作室”,区妇联执委积极参与工作室开展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庭前调解工作,2021年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116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这条主线,推广八公山区团结社区妇联执委进网格的管理服务模式,有效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隐患,探索服务社会、服务家庭、服务妇女的维权新模式,为努力构建平安淮南建设贡献巾帼力量!